医学部主页  北医新闻网 
 
 
名师名教
全部
国家
北京市
   
 当前位置: 首页» 教学管理» 师资队伍» 名师名教» 全部
黎晓新 教师
发布时间:2015-04-08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
 

一、个人简历

    黎晓新  教授   19506月出生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眼科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眼科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副主任委员、眼底病学组组长,北京大学医学部学术委员会委员。

1986年在联邦德国获博士学位。1991年获德国洪堡奖学金,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

黎晓新教授数十年来始终坚持工作在医疗、教学和科研第一线。经过20余年的努力,使人民眼科由仅有6张病床的科室发展成为国内外知名的眼科中心。她致力于视网膜玻璃体手术和眼底疾病的研究和治疗,使数以千计的患者重见光明。她跟踪世界眼科发展的前沿,挑战疑难病症,近年来在国内率先开展老年性黄斑病手术治疗、眼部肿瘤局部放射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筛查和治疗等新技术。

黎晓新教授长期致力于教学工作,锐意进行教学改革。她领导的眼科团队一直是人民医院和北京大学医学部的优秀教学集体,始终保持全院科室授课质量的一名的位置,同时她本人也连续多年在医院教学质量评估中获得个人讲课质量第一名。她以创新的理念领导的眼科教学改革获北京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她主持的眼科教学荣获2005年北京市精品课程,同年教授获北京大学优秀教师称号。

与此同时,教授的足迹遍布西北、西南,为老少边穷地区培养了一大批眼科医师与教师,由于她在医学教育上的突出贡献,获得了国际眼科理事会颁发的2007年度最佳临床教师“金苹果奖”。该奖项全球每年只评一名。

她主持并完成了国家十五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曾获得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广东省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和二等奖,2006年获得了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作为第一作者或指导者,近年来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

 

二、名师心得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最值得尊敬的职业之一。作为一名教师无尚光荣,同时也肩负着无比沉重的责任,尤其是医学院的教师,你要培养的是人类生命的守护神,因此必须要用自己的言传身教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救死扶伤的白衣战士。“学医就意味着奉献”,要让医学生誓言真正称为医学生的行动,还要靠我们教师的辛勤工作。因此德育必须放在教育的首位。

     德才兼备才能成为有用之才。医学教育除了要培养学生的高度责任心以外,还必须传授学生过硬的专业知识。要坚持“三基三严”教育,保证教学质量。

教学相长。在对学生进行教课的同时,教师也会得到提高。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要教好学生,自己必须不断地更新知识,教学也是促进教师学习的过程。

我的很多成就得益于教学,由于在教学医院教书,我学会了如何深入浅出地讲授专业知识,使我在课题申请答辩中获胜;由于教学,写文章变得得心应手……

     教学同样需要有团队精神。人民眼科是一个在教学上不断创新的团队。连续获得优秀教学集体,每年由学生评选优秀教师,眼科能在前十名中占据3个以上的席位,这些都体现了眼科教师的敬业精神。老教师传、帮、带,年轻教师一丝不苟,保证了眼科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现在北大医学部成立了眼科系,在眼科教学改革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我为北大眼科教育的发展感到骄傲和自豪。

 

三、 名师寄语

    医学是崇高的事业,眼科医师是光明的使者,培养合格的眼科医师是我们教师的光荣职责。我希望我们的教师,个个都能为人师表,把自己的治学精神和专业技能无私地传给弟子,把优良的医德医风传给弟子。我相信我们的学生,一定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接过老师手中的旗帜,把它插在更高的科学顶峰。

四、 名师名言

讲课不仅是传授知识,也是一门艺术。

讲课艺术在于让不懂行的人听懂,让患者听懂,让学生听懂并记住。

     知识要不断更新,讲课内容要不断更新,讲课形式要不断更新。

 

五、名师先进事迹

1986年,黎晓新在德国Essen大学眼科医院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创业。当时的人民医院眼科只有六张病床,六名大夫,一名技术员兼验光师,一名门诊护士。主要承担着门诊和院内会诊任务。自从黎晓新回国担任科主任后,经过她和全科同仁的奋斗,人民眼科目前在学术上已处在国内领先水平,成为拥有50多张病床80多名医护人员和研究生,能够完成涵盖眼科各专业的疑难病症诊治和研究生、本专科生培养、进修医师培训等任务的全国重点学科。

作为有28年教龄的大学教授,黎晓新从眼科建设的开始就非常重视教育和教学工作。她一直坚持给医学本科生讲大课,而且规定在眼科,没有完成给本科生上过一轮大课的教师不能升教授。她的讲课非常生动,内容也总是更新。她每次都会把自己最新取得的经验加到讲课内容里。在人民医院教学评估体系建成以后的评估结果统计中,她曾经多次被学生评为年度授课第一名。因此她获得过医院优秀教师、医学部优秀教师、北京大学优秀教师的称号。在教学过程中,她一直坚持改进教学方法,讲究教学艺术,使学生爱听她的讲课,她主持的眼科教学获得了北京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北京市精品课程”(2005)称号。

创新意识关系到一个学科的成长。黎晓新坚持学术创新,她完成了《使用傅立叶分析将视网膜电图震荡电位从视网膜电图a—和b—波中分离》的研究,论文在国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得到了国内外电生理界的认可。1996年该研究获得了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以后她研究的有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课题分别获得了北京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黎晓新教授一直坚持教书育人的原则。她重视学生的德育,经常教导学生要做学问,先学做人。她言传身教,对病人极端负责,对工作极端认真,为学生树立了榜样。在人民眼科一切为了患者已经蔚然成风。

黎晓新教授重视研究生教育,为每个研究生制定了详尽的培养计划。她和研究生一道讨论课题工作,甚至和他们一起进行实验,保证了研究生课题的创新性。近年来几乎每个研究生都有SCI论文发表。她却从不吝惜把时间花在对研究生的教育上。哪怕是在最紧张的门诊时间,一遇到特殊病例,她也会召集学生过来学习。每隔一段时间,她都要询问每个研究生课题的进展情况,是否顺利。在研究生课题遇到困难时,她总会告诉学生“眼光不要只是局限于课题内容本身,研究的范围可以宽广一些,关注和其他学科交叉的边缘区域,可能寻找到大家还没有认识的问题”。有位研究生把研究方向定在眼科和药物代谢的交集处,最终文章被国际药物代谢领域的权威期刊发表。一位刚入科一年的学生写的病例报告前后被黎晓新教授修改四次,最后一次是她做完10多台手术后,牺牲晚饭时间和研究生面谈修改的。

国际眼科理事会决定授予黎晓新教授2007年眼科最佳教师“金苹果奖”。他们的奖励决定写道:“在过去的20年中,黎晓新教授组织了许多次有关眼底病、视网膜病的讲座、会议、讲习班和培训课程。在人民眼科中心,她坚持举办正规的眼底病学习班(包括3个月的短期培训和为期一年的学习班)至今已经12个年头。她利用假日到中国的许多边远省份,向当地医生手把手地传授眼底病诊治技术。她主编或参编了《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学》等多部学术专著。她和她的同事创建了基于计算机教学的眼科教学体系,推动了医学生教学工作的改革。她是既有远见又踏实工作的教师,是勤于奉献的教师,她为眼科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她是中国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界的楷模。”

温故而知新,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是黎晓新教授的工作特点,这种风格也感染着她的学生,她告诉学生们,自己在手术台上冷静而果断,很少失败的原因在于要有一个扎实的知识基础作支撑,这需要不断地学习来充实自己。她每天晚上都会和书在一起,把有关的书读好多遍,然后就是勤于实践。

为了眼科教学改革,她利用一切条件邀请外国教育专家来华讲学,北医眼科学系每年都要在她的领导下举办国际性的教育研讨会,专门探讨新形势下眼科教育改革问题。黎晓新教授还会经常邀请国内外专家到科里进行专业讲课,使学生们不仅得到眼科基本内容的学习训练,也能接触到眼科研究的前沿领域。

人民眼科近年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发表在SCI收录杂志上的论文达二十余篇,这些论文记载着黎晓新教授领导的团队在科学之路上辛勤耕耘的足迹。在黎晓新教授看来,发表论文有时比获得奖励更能够说明问题。她将在国外发表论文的方法和心得制作成幻灯片公开面世,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她的做法代表着一个科学家良好的人文素质,她不掩饰,不做作,不垄断新技术,不惟我独尊。从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科学家的科研能力、教育能力和工作业绩,更可以看到她的优秀人格。

 

.所属专业领域、学校文字介绍

北京大学眼科学系于2005917成立,由第一附属医院(北大医院)、第二附属医院(人民医院)和第三附属医院的三个眼科以及北京大学各临床教学医院的眼科组成。

北京大学眼科学系在学术届享有威望,现有教授19人,副教授23人,其中80%在国外获得学位或接受过培训,和美国,欧洲,日本有着广泛的学术交往,医师队伍中有博士学位者占40%。有多位教授在中华眼科学会担任重要职务。

北京大学眼科学系现共有床位140张,日门诊量约1000人,年手术量一万余例。设有角膜病,青光眼,白内障,眼底病,眼整形与美容,斜弱视,视光学等专业,专业设置较齐全。每年都举办不同规模的国际学术研讨会,现有部级以上科研课题20项,科研经费近1000万元。

北京大学眼科学系每年完成480人的本科生教学、50名进修医师教学和约30多名国内外研究生专业教学,是我国北方地区最大的眼科教育基地。1981年北京大学眼科成为全国首批博士点,到目前为止,已经培养硕士生31名,博士生34 名。

北京大学眼科悠久的历史,众多全国著名专家,由经过国内外培训的新一代学科带头人和大批既懂临床医学又有实验室训练的新型博士生组成的学科梯队是北京大学眼科学科发展的优势。今后必将继续保持教学传统,发展三所教学医院联合教学,加强与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系的合作,开展跨学科研究、临床基础研究,争取成为全国最具吸引力的教学基地。

 

.详细联系方式: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北京西城区西直门南大街11

100044北京

电话010-88325413

电传010-68792813

E-mail:drlixiaoxin@vip.sina.com

    Copyright © 2006 - 2009 288-56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 邮编:100191 您是第 访问者